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京icp备案号 10022562 copyright 2005~2010 www.yqyjh.com|www.yqtjq.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北京市武术运动协会 汪传杨氏太极拳专业委员会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复制镜像。
研究会核心领导小组成员
研究会中的汪脉谱系
汪传杨氏太极拳专委会公告: 专委会宗旨:加强太极拳习练及太极功法、太极推手、太极技击的研究交流,增进友谊。传承太极文化,继承和推广太极拳前辈先贤的武学成果。
汪传杨氏太极拳推手与技击术研究(一)
[ 录入者:yqadmin | 时间:2020-12-14 17:08:38 | 作者:杨瑞 | 来源: |字号【 】 | 浏览:2821次 ]

摘要:汪传杨氏太极拳源于杨式太极拳,并汪永泉继承并发扬光大汪传杨氏太极拳的推手和技击技法分为双轻手、双沉手、半轻半重手和混合手四种。双轻手和双沉手各有特点,共同之处是都在推手和技击过程中,做到舍己从人,将对方引进落空后,发放或击打出去。半轻半重手的特点是,在推手和技击过程中,运用掤捋劲将对方重心牵动,形成我顺人背之势后,再用挤按劲将其发放或击打出去。四种技法完全符合太极拳谱中太极轻重浮沉解中有关上手、平手、病手的说法。汪传杨氏太极拳体现着慢、匀、圆、活,松、散、通、空的运动特色。听、懂、化、引、拿、发是其推手与技击之特点。四种技法理论和理念各不相同,招术不同,对应着不同的练法和用法。

关键词:汪传杨氏太极拳;推手和技击技法;舍己从人;沾连粘随;松散通空

1.前言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当代太极拳流派众多,其中杨式太极拳流传甚广,较好保持了太极拳的精髓。杨式太极拳之创立、成熟、传播始于北京。杨式太极拳一大特点是文武兼修。杨式太极拳虽然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其形如流水、沉稳飘逸的行拳走架和惊心动魄、近乎离奇的技击技法,以及祛病健体、延年益寿的保健功效,无不体现了我国数千年的文化底蕴。杨式太极拳是中华悠久武学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华武术太极拳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其理论、养生与技击充分彰显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汪传杨氏太极拳,顾名思义,就是由汪永泉继承并发扬光大的杨式太极拳。由于汪传杨氏太极拳传承了更多内家拳的武术内涵和精华,因而北京市武协成立汪传杨氏太极拳专业委员会,专事研究和发掘汪传杨氏太极拳。笔者试图通过对汪传杨氏太极拳推手和技击技法的分析研究,以更好地理解传统太极拳术的理论、理念和习练方法,为传承中华民族武学文化遗产注入更加丰富独特的太极武学内涵。

2汪传杨氏太极拳的渊源

2.1汪永泉其人  汪永泉(1904-1987),号“在山”,曾任北京市武术协会副主席。他从小就跟随其父向杨健侯和杨少侯、杨澄甫父子学习太极拳,这使他真实地和比较完整地继承了杨式太极拳推手与技击术。汪永泉于1926年开始,先后在今是中学、协和医院等处教拳,从学者众多。朱怀元、孙德善、张广龄、高占魁、张孝达成为汪公的第一批入室弟子。1977年汪永泉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开始重新教拳,孙德明、齐一、王平凡、孙耕夫、丁冠之、彭诚等成为第二批入室弟子。在这期间跟汪永泉学拳的还有魏树人、卢志明和刘金印等。[1]

1990年,汪永泉逝世近三周年之际,《杨式太极拳述真》一书作为汪永泉的遗作面世。20068月经北京市武协批准,成立了“北京市武术协会永泉太极拳研究会”,汪永泉之子汪仲明担任会长。之后,朱怀元著《汪永泉传杨氏太极拳功札》;汪仲明、陈田良著《汪传杨式太极拳修证实录》;刘金印著《汪永泉授杨式太极拳语录与拳照》等相关书籍相继出版发行。孙德明及其弟子的《关于杨式太极拳的传承、挖掘、推广》之课题,于2006年被列为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作为该课题的成果专著《杨式太极拳大、中、小架系列解析》,于2011年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这些著作在太极拳爱好者中广泛传播,有效推动了汪传杨氏太极拳推手与技击术的传承。

2.2 汪传杨氏太极拳传人  孙德明(19242015),天津宝坻人。年轻时曾师从商宝善学习杨式太极拳小架。1960年投在太极拳名师崔毅士门下,学习杨澄甫的太极拳大架及推手功夫。1978年再拜汪永泉为师,成为入室弟子,学习杨式太极拳中架及推手功夫。孙德明老师功法全面,推手技法独到,功夫深厚,技艺精湛,深得汪传杨氏太极拳真髓。[2] 

参考文献:

1】汪永泉讲授,魏树人、齐一整理.杨式太极拳述真【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1

2】孙德明传授,杨瑞、齐犁编著.杨式太极拳大架与养生【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1

左:孙德明      右:杨瑞

3.种类和理论依据

    汪传杨氏太极拳的推手和技击技法分为双轻手、双沉手、半轻半重手和混合手四种。

3.1 双轻手 亦称为虚灵手、轻灵手和粘连手等。主要特征是,在推手和技击过程中,运用沾连术做到舍己从人,将对方引进落空后,发放或击打出去。其理论依据主要有,无形无相,全体透空,舍己从人,沾连粘随,快则快应,缓则缓随,无过不及,随屈就伸,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渺,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3]松散通空,用意不用力,引导使之前,顺其来势力,轻灵不丢顶,引之使延长,力尽自然空。顺着对方来力方向,将其引进落空等。[4]

3.2 双沉手 也可以称为松沉手和粘随手等。主要特征是,在推手和技击过程中,运用粘随术做到舍己从人,将对方引进落空后,发放或击打出去。其主要理论依据除了,无形无相,全体透空,舍己从人,沾连粘随,不丢不顶,无过不及,随屈就伸,还强调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人不知我,我独知人。 [5]松散通空,用意不用力。运用如水行,柔中已寓刚,急流势难挡,逢高则膨满,遇凹向下潜,波浪有起伏,有空必钻入等。[6]

3.3 半轻半重手  主要特征是,在推手和技击过程中,运用捋劲将对方重心牵动,形成我顺人背之势后,再用挤按劲将其发放或击打出去。其主要理论依据主要有:惟接手先着力,不着力就不能听劲,将对方来力的一半引化到身外,剩下的一半借力发人。要点不要面,刺皮不刺骨,接力不过腕,接手半边空。[7]

3.4 混合手  主要特征是,在推手和技击过程中运用上述三种技法以外的其他太极拳技法使对方失去重心或将其发放、击打出去。其理论依据主要有,接手分清敌和我,彼此之劲不混合,不怕牵不怕扯,自由圆满属于我。捋挤按皆非似,妙手一招一太极。周身弹簧力,开合一定间。以及採、挒、肘、靠等诸劲法等。[8]

 

参考文献:

3】王宗岳等.太极拳谱(清)【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25236

4】汪永泉讲授,魏树人、齐一整理.杨式太极拳述真【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710

5】王宗岳等.太极拳谱(清)【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2538236

6】汪永泉讲授,魏树人、齐一整理.杨式太极拳述真【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11

7】汪永泉讲授,魏树人、齐一整理.杨式太极拳述真【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234

8】汪永泉讲授,魏树人、齐一整理.杨式太极拳述真【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11-12

4.四种技法的特点

4.1 双轻手和双沉手之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