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京icp备案号 10022562 copyright 2005~2010 www.yqyjh.com|www.yqtjq.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北京市武术运动协会 汪传杨氏太极拳专业委员会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复制镜像。
研究会核心领导小组成员
研究会中的汪脉谱系
汪传杨氏太极拳专委会公告: 专委会宗旨:加强太极拳习练及太极功法、太极推手、太极技击的研究交流,增进友谊。传承太极文化,继承和推广太极拳前辈先贤的武学成果。
太极拳理论的哲学智慧(罗卫民)(一)
[ 录入者:yqadmin | 时间:2010-03-30 12:54:37 | 作者: | 来源: |字号【 】 | 浏览:6082次 ]

  【文章原由】

  当年跟石明老师学拳,拳练得不好,但是总在思考一些问题。最近写了点小文,并打算陆续写一些。

  先奉上一篇《太极拳理论的哲学智慧》。请师兄指正。如果觉得有点价值,可以发到永泉太极拳研究会的网站上,也算是我对石明老师的一种纪念以及对汪传杨氏太极拳的发展尽一点绵薄之力。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       罗卫民


                                        
2008年12月19日

 

太极拳理论的哲学智慧              

 

  在中国武术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哲学对武术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太极是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太极拳以哲学的基本概念作为拳名,意味着中国古代武术家们对于哲学概念的自觉应用。理解太极拳的理论,除了准确把握“太极”概念的含义之外,准确把握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是很重要的。

 

  一、“太极”哲学概念的形成历史


  “太极”一词,最早见于《易传.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但是在先秦哲学中,太极并没有作为一个独立的基本哲学概念存在。对太极进行系统的哲学阐述,是从宋明理学开始的。宋代的周敦颐(1017—1073年)继承《易传》和道教、佛教思想,在对道教重要人物陈抟(?—989年)《无极图》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其重要的哲学著作《太极图说》,以太极为核心系统阐述了他的哲学思想。开篇便是“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宋明理学中最有影响力之一的大师朱熹(1130—1200年)在解释周敦颐思想的基础上,将太极一词进一步上升为哲学的总概念,“总天下之理,便是太极”,“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在宋明理学中,至少在部分有影响的哲学家的理论中,太极已取得与“道”、“理”、“天“、“心”、“气”、“空”、“无”一样的哲学地位,成为哲学本体论和宇宙发生论核心的基本概念。


  中国哲学中,从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始,即有探寻哲学本体的传统,尤其在老子的《道德经》中,从非常抽象的哲学思辨高度,将哲学本体定义为“道”,并定义了道的无和有的属性。不管是“道”、“理”、“天”以及后来佛教所说的“空”,都是古代汉语中的通用词。就象通用词用于商标时很难表达商标的独特性一样,当作哲学基本概念使用时,容易与其日常意义混淆和交叉。周敦颐的贡献在于,他将太极一词引入为中国哲学的基本概念。“极”是顶点,“太极”是顶点的顶点,用它作为哲学的基本概念是再合适不过了,“太极”能把所有以前中国哲学所使用的“道”、“理”、“天”、“空”的哲学属性囊括进去,同时又去掉了这些词的日常意义。正是周敦颐的这一贡献,后世将他奉为宋明理学的开山祖师。“太极”一词也成为宋明理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

 

  二、太极拳的起源及重要人物


  关于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的历史,前人已花了很多精力去考证,由于资料和证据的缺乏,至今仍然没有得出公认的结论。目前比较清楚的事实是:在清朝中期,河北永年人杨露禅(1799—1872年)去河南温县陈家沟学习了太极拳。据此至少可以判定,在杨露禅之前,陈家沟已经有比较系统的太极拳流行。后来杨露禅经人介绍到清朝宫廷教授太极拳,太极拳由杨露禅传入北京后,经过杨家后人和门徒的广泛传播,开始在社会上取得较大影响。
在太极拳起源的历史问题上,陈家沟的太极拳究竟始于何时,创于何人,或是否从外面传入,并无一致结论。在太极拳发展的历史上有几个重要人物:一是张三丰(元明道士。生卒年不祥),张三丰是一个传奇人物,关于他的传说很多,但多不可考。但仍有一些人将张三丰奉为内家拳和太极拳的创始人。二是陈王廷(约1600—1680年),从唐豪开始将陈王廷认定为陈氏太极拳的创始人,主要依据就是陈王廷本人所作的《长短句》中所说的“闷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三是王宗岳(生卒年月不详,乾隆60年即1795年仍健在),王宗岳的《太极拳论》被后世太极拳研究者认为是最重要的经典。四是杨露禅,杨露禅在陈家沟学习太极拳后,进入北京授拳,为适应宫廷贵族们练习的需要,杨露禅和他的弟子们将以刚柔相济为特点的陈式太极拳改造为柔和缓慢的杨式太极拳。五是武禹襄(1812—1880年),武禹襄从盐店得到了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并对太极拳的理论和技术进行了系统性的总结,留下了很多文字资料。近代甚至当代的太极拳著作大多以王宗岳和武禹襄的拳论为基础来研究和阐释太极拳的功理和功法。


  虽然我们今天无法准确推定太极拳起源的时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太极拳形成于清朝中期以前,最早在社会上公开流行是在清朝中后期。今天可见到的太极拳理论的文字资料绝大部分是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形成的。清朝时期,占主流地位的哲学思想仍然是宋明理学。与太极拳同属内家拳的形意拳、八卦掌等拳种也基本上在这一时期开始形成和流传的。作为主流思想,宋明理学对武术基础理论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