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京icp备案号 10022562 copyright 2005~2010 www.yqyjh.com|www.yqtjq.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北京市武术运动协会 汪传杨氏太极拳专业委员会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复制镜像。
研究会核心领导小组成员
研究会中的汪脉谱系
汪传杨氏太极拳专委会公告: 专委会宗旨:加强太极拳习练及太极功法、太极推手、太极技击的研究交流,增进友谊。传承太极文化,继承和推广太极拳前辈先贤的武学成果。
汪传杨式太极拳的主要特点及其基础功的习练方法(刘金印)(二)
[ 录入者:yqadmin | 时间:2010-03-24 14:24:29 | 作者:刘金印 | 来源: |字号【 】 | 浏览:14087次 ]
过重,“又有意,又无意,有意无意之间是真意。”重要的是心情平静,不能“揪着心”练拳。

 

3、气,不是空气,是中医讲的“内气”、“元气”。内气要充实。松、散、圆能涵养内气。内气常常和意是连在一起的。意气运行要舒缓自如,通畅顺达,不能憋,要找出路舒散,有开,有合。不能只向外舒散而不收回,否则要“伤”(内气)。练拳要懂得为何涵养内气,防止内气“受伤”。无论养生或技击练法,都不能意气压丹田,不能动丹田气,用丹田气发力。否则要出毛病。这是汪先生再三强调的。

总之,修炼内功就是炼神、意、气。以意导气,以气运身。神意气运行要舒缓顺畅,无有阻滞,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不能骤停、中断、猛变换。这样才能涵养内气,强健体魄,有利养生;有利得到太极功夫。忽视内功修炼是难以达到学会太极拳的目的的。

三、汪传杨式太极拳的特点

杨式太极拳有不同于其他式太极拳的特点,“汪传”在其基础上又有发展,有自己的特点。

汪先生在教学过程中,处处都讲到杨式拳的特点。他也作过概括性的表述,三点或四点。每次用语不尽相同,但观点是一致的。他用的词语有:自然、舒服、舒适、合适、大方、舒展、得意、美观、轻灵、圆活,等等。我选择其讲的较多的、有代表性的,讲五点。用以私狻巴舸?碧氐恪?lt;/font>

(一)自然。练拳时身体各部位都没有拙力影响,保持自在的和谐状态,轻松自如,舒适安稳;没有一处吃力、僵滞。呼吸要自然,不要强求呼吸和动作配合。汪先生说,有些人练拳,揪着心,憋着气,拿着劲儿,端着架子,自己跟自己较劲,矫揉造作不自然。这样练拳不利养生、出功夫,还可能出毛病。练拳要顺其自然得其妙领。汪还说,无论练养生或技击,都要追求一种“无”的境界。无即有,有即无。练拳时什么都没有,用拳时什么都有。

(二)舒服(舒适、合适)。指身心轻松愉快,周身合适。其反面是打拳感到不舒服,“皱憋”,吃力,难受,很累,甚至腰酸腿痛,大汗淋漓,等等。舒服要贯穿在整个练拳过程中。自己舒服,别人看着也舒服;发人舒服,被发的人也舒服。

(三)得意。称心如意,感到满意。打拳要悠然自得,自得其乐,自我欣赏,自我享受。其反面是皱着眉头苦练。

(四)大方(开展,舒展)。指自然,无拘束。打拳要舒展大方,不要自己跟自己较劲,自己束缚自己,缩手缩脚。汪先生提出改“含胸拔背”、“沉肩坠肘”为“开胸”、“阔背”、“松肩”、“张肘”,这是对杨式太极拳的特点的发展。

(五)轻灵(灵活、圆活)。练拳时周身轻灵、圆活,不笨拙,无僵滞处。揉手时,接手、发人都轻松,无阻力,发人用“寸劲儿”,“不超过三斤的劲儿”(杨澄甫语)。

自己要意气放松、圆活,犹如一个大气球,不能有凹凸处,不瘪、不扁。发人用气球“崩”人。

轻灵、圆活在拳谱中经常讲,是“汪传”的一个突出特点。

四、知己之功

汪先生把太极拳功法分为两步功:知己之功和知彼之功。

知己之功具体功法是松、散、通、空。目的是涵养内气,强健体魄,“百病不生”;得太极劲儿。知己之功是基础功,也是养生功,只是二者在练法上稍有不同。

(一)松。松对练拳来说,至关重要,是最基础的功夫。松,才能散、通、空,才能谈得上神、意、气运行,才能养生治病;才能技击取胜。汪先生说,揉手,松者胜,谁更松,谁就赢;有僵滞处,就算输。

如何练松?

1、松的基础是静,在静的情况下练松。先练静,后练松。

2、“松沉直竖、中正安舒”是打拳的第一要义。先要把身形调直,百会穴对准会阴穴,保持不变(只有海底针、栽捶、指裆捶少数势子例外)。

3、松的关键,是要心气放松。

4、松要求:

1)全身松。全身神经、关节、筋肉、皮肤、内脏都要放松。

2)全过程松。练拳从始至终都要松。在每一点停下来,都是松着的。

3)从上向下松,还要从下向上松。

5、各个部位如何松,汪先生讲得很多,仅举几个要点。

1)虚领顶劲重在“虚”字。可保证全身松沉直竖,防止出现僵直或松懈。

2)开胸张肘,空胸下气。胸、背、肩肌肉放松。

3)气沉丹田。肚皮、横膈膜始终保持松舒状态。不能气压丹田、气冲丹田、气注丹田、丹田较劲。

4)松腰。腰不能用力。每个姿势都有其合适的腰,交换姿势要换腰。

5)松胯;圆裆。不能支胯、尖裆。

6)松膝。膝不能吃力、僵死,要灵活自如,能转动。

7)尾闾中正、下垂,逐节向下松,如入水中。

四、知己之功

汪先生把太极拳功法分为两步功:知己之功和知彼之功。

知己之功具体功法是松、散、通、空。目的是涵养内气,强健体魄,“百病不生”;得太极劲儿。知己之功是基础功,也是养生功,只是二者在练法上稍有不同。

(一)松。松对练拳来说,至关重要,是最基础的功夫。松,才能散、通、空,才能谈得上神、意、气运行,才能养生治病;才能技击取胜。汪先生说,揉手,松者胜,谁更松,谁就赢;有僵滞处,就算输。

如何练松?

1、松的基础是静,在静的情况下练松。先练静,后练松。

2、“松沉直竖、中正安舒”是打拳的第一要义。先要把身形调直,百会穴对准会阴穴,保持不变(只有海底针、栽捶、指裆捶少数势子例外)。

3、松的关键,是要心气放松。

4、松要求:

1)全身松。全身神经、关节、筋肉、皮肤、内脏都要放松。

2)全过程松。练拳从始至终都要松。在每一点停下来,都是松着的。

3)从上向下松,还要从下向上松。

5、各个部位如何松,汪先生讲得很多,仅举几个要点。

1)虚领顶劲重在“虚”字。可保证全身松沉直竖,防止出现僵直或松懈。

2)开胸张肘,空胸下气。胸、背、肩肌肉放松。

3)气沉丹田。肚皮、横膈膜始终保持松舒状态。不能气压丹田、气冲丹田、气注丹田、丹田较劲。

4)松腰。腰不能用力。每个姿势都有其合适的腰,交换姿势要换腰。

5)松胯;圆裆。不能支胯、尖裆。

6)松膝。膝不能吃力、僵死,要灵活自如,能转动。

7)尾闾中正、下垂,逐节向下松,如入水中。

(一)自然。练拳时身体各部位都没有拙力影响,保持自在的和谐状态,轻松自如,舒适安稳;没有一处吃力、僵滞。呼吸要自然,不要强求呼吸和动作配合。汪先生说,有些人练拳,揪着心,憋着气,拿着劲儿,端着架子,自己跟自己较劲,矫揉造作不自然。这样练拳不利养生、出功夫,还可能出毛病。练拳要顺其自然得其妙领。汪还说,无论练养生或技击,都要追求一种“无”的境界。无即有,有即无。练拳时什么都没有,用拳时什么都有。

(二)舒服(舒适、合适)。指身心轻松愉快,周身合适。其反面是打拳感到不舒服,“皱憋”,吃力,难受,很累,甚至腰酸腿痛,大汗淋漓,等等。舒服要贯穿在整个练拳过程中。自己舒服,别人看着也舒服;发人舒服,被发的人也舒服。

(三)得意。称心如意,感到满意。打拳要悠然自得,自得其乐,自我欣赏,自我享受。其反面是皱着眉头苦练。

(四)大方(开展,舒展)。指自然,无拘束。打拳要舒展大方,不要自己跟自己较劲,自己束缚自己,缩手缩脚。汪先生提出改“含胸拔背”、“沉肩坠肘”为“开胸”、“阔背”、“松肩”、“张肘”,这是对杨式太极拳的特点的发展。

(五)轻灵(灵活、圆活)。练拳时周身轻灵、圆活,不笨拙,无僵滞处。揉手时,接手、发人都轻松,无阻力,发人用“寸劲儿”,“不超过三斤的劲儿”(杨澄甫语)。

自己要意气放松、圆活,犹如一个大气球,不能有凹凸处,不瘪、不扁。发人用气球“崩”人。

轻灵、圆活在拳谱中经常讲,是“汪传”的一个突出特点。

四、知己之功

汪先生把太极拳功法分为两步功:知己之功和知彼之功。

知己之功具体功法是松、散、通、空。目的是涵养内气,强健体魄,“百病不生”;得太极劲儿。知己之功是基础功,也是养生功,只是二者在练法上稍有不同。

(一)松。松对练拳来说,至关重要,是最基础的功夫。松,才能散、通、空,才能谈得上神、意、气运行,才能养生治病;才能技击取胜。汪先生说,揉手,松者胜,谁更松,谁就赢;有僵滞处,就算输。

如何练松?

1、松的基础是静,在静的情况下练松。先练静,后练松。

2、“松沉直竖、中正安舒”是打拳的第一要义。先要把身形调直,百会穴对准会阴穴,保持不变(只有海底针、栽捶、指裆捶少数势子例外)。

3、松的关键,是要心气放松。

4、松要求:

1)全身松。全身神经、关节、筋肉、皮肤、内脏都要放松。

2)全过程松。练拳从始至终都要松。在每一点停下来,都是松着的。

3)从上向下松,还要从下向上松。

5、各个部位如何松,汪先生讲得很多,仅举几个要点。

1)虚领顶劲重在“虚”字。可保证全身松沉直竖,防止出现僵直或松懈。

2)开胸张肘,空胸下气。胸、背、肩肌肉放松。

3)气沉丹田。肚皮、横膈膜始终保持松舒状态。不能气压丹田、气冲丹田、气注丹田、丹田较劲。

4)松腰。腰不能用力。每个姿势都有其合适的腰,交换姿势要换腰。

5)松胯;圆裆。不能支胯、尖裆。

6)松膝。膝不能吃力、僵死,要灵活自如,能转动。

7)尾闾中正、下垂,逐节向下松,如入水中。

四、知己之功

汪先生把太极拳功法分为两步功:知己之功和知彼之功。

知己之功具体功法是松、散、通、空。目的是涵养内气,强健体魄,“百病不生”;得太极劲儿。知己之功是基础功,也是养生功,只是二者在练法上稍有不同。

(一)松。松对练拳来说,至关重要,是最基础的功夫。松,才能散、通、空,才能谈得上神、意、气运行,才能养生治病;才能技击取胜。汪先生说,揉手,松者胜,谁更松,谁就赢;有僵滞处,就算输。

如何练松?

1、松的基础是静,在静的情况下练松。先练静,后练松。

2、“松沉直竖、中正安舒”是打拳的第一要义。先要把身形调直,百会穴对准会阴穴,保持不变(只有海底针、栽捶、指裆捶少数势子例外)。

3、松的关键,是要心气放松。

4、松要求:

1)全身松。全身神经、关节、筋肉、皮肤、内脏都要放松。

2)全过程松。练拳从始至终都要松。在每一点停下来,都是松着的。

3)从上向下松,还要从下向上松。

5、各个部位如何松,汪先生讲得很多,仅举几个要点。

1)虚领顶劲重在“虚”字。可保证全身松沉直竖,防止出现僵直或松懈。

2)开胸张肘,空胸下气。胸、背、肩肌肉放松。

3)气沉丹田。肚皮、横膈膜始终保持松舒状态。不能气压丹田、气冲丹田、气注丹田、丹田较劲。

4)松腰。腰不能用力。每个姿势都有其合适的腰,交换姿势要换腰。

5)松胯;圆裆。不能支胯、尖裆。

6)松膝。膝不能吃力、僵死,要灵活自如,能转动。

7)尾闾中正、下垂,逐节向下松,如入水中。

三、汪传杨式太极拳的特点

杨式太极拳有不同于其他式太极拳的特点,“汪传”在其基础上又有发展,有自己的特点。

汪先生在教学过程中,处处都讲到杨式拳的特点。他也作过概括性的表述,三点或四点。每次用语不尽相同,但观点是一致的。他用的词语有:自然、舒服、舒适、合适、大方、舒展、得意、美观、轻灵、圆活,等等。我选择其讲的较多的、有代表性的,讲五点。用以私狻巴舸?碧氐恪?lt;/font>

(一)自然。练拳时身体各部位都没有拙力影响,保持自在的和谐状态,轻松自如,舒适安稳;没有一处吃力、僵滞。呼吸要自然,不要强求呼吸和动作配合。汪先生说,有些人练拳,揪着心,憋着气,拿着劲儿,端着架子,自己跟自己较劲,矫揉造作不自然。这样练拳不利养生、出功夫,还可能出毛病。练拳要顺其自然得其妙领。汪还说,无论练养生或技击,都要追求一种“无”的境界。无即有,有即无。练拳时什么都没有,用拳时什么都有。

(二)舒服(舒适、合适)。指身心轻松愉快,周身合适。其反面是打拳感到不舒服,“皱憋”,吃力,难受,很累,甚至腰酸腿痛,大汗淋漓,等等。舒服要贯穿在整个练拳过程中。自己舒服,别人看着也舒服;发人舒服,被发的人也舒服。

(三)得意。称心如意,感到满意。打拳要悠然自得,自得其乐,自我欣赏,自我享受。其反面是皱着眉头苦练。

(四)大方(开展,舒展)。指自然,无拘束。打拳要舒展大方,不要自己跟自己较劲,自己束缚自己,缩手缩脚。汪先生提出改“含胸拔背”、“沉肩坠肘”为“开胸”、“阔背”、“松肩”、“张肘”,这是对杨式太极拳的特点的发展。

(五)轻灵(灵活、圆活)。练拳时周身轻灵、圆活,不笨拙,无僵滞处。揉手时,接手、发人都轻松,无阻力,发人用“寸劲儿”,“不超过三斤的劲儿”(杨澄甫语)。

自己要意气放松、圆活,犹如一个大气球,不能有凹凸处,不瘪、不扁。发人用气球“崩”人。

轻灵、圆活在拳谱中经常讲,是“汪传”的一个突出特点。

四、知己之功

汪先生把太极拳功法分为两步功:知己之功和知彼之功。

知己之功具体功法是松、散、通、空。目的是涵养内气,强健体魄,“百病不生”;得太极劲儿。知己之功是基础功,也是养生功,只是二者在练法上稍有不同。

(一)松。松对练拳来说,至关重要,是最基础的功夫。松,才能散、通、空,才能谈得上神、意、气运行,才能养生治病;才能技击取胜。汪先生说,揉手,松者胜,谁更松,谁就赢;有僵滞处,就算输。

如何练松?

1、松的基础是静,在静的情况下练松。先练静,后练松。

2、“松沉直竖、中正安舒”是打拳的第一要义。先要把身形调直,百会穴对准会阴穴,保持不变(只有海底针、栽捶、指裆捶少数势子例外)。

3、松的关键,是要心气放松。

4、松要求:

1)全身松。全身神经、关节、筋肉、皮肤、内脏都要放松。

2)全过程松。练拳从始至终都要松。在每一点停下来,都是松着的。

3)从上向下松,还要从下向上松。

5、各个部位如何松,汪先生讲得很多,仅举几个要点。

1)虚领顶劲重在“虚”字。可保证全身松沉直竖,防止出现僵直或松懈。

2)开胸张肘,空胸下气。胸、背、肩肌肉放松。

3)气沉丹田。肚皮、横膈膜始终保持松舒状态。不能气压丹田、气冲丹田、气注丹田、丹田较劲。

4)松腰。腰不能用力。每个姿势都有其合适的腰,交换姿势要换腰。

5)松胯;圆裆。不能支胯、尖裆。

6)松膝。膝不能吃力、僵死,要灵活自如,能转动。

7)尾闾中正、下垂,逐节向下松,如入水中。

四、知己之功

汪先生把太极拳功法分为两步功:知己之功和知彼之功。

知己之功具体功法是松、散、通、空。目的是涵养内气,强健体魄,“百病不生”;得太极劲儿。知己之功是基础功,也是养生功,只是二者在练法上稍有不同。

(一)松。松对练拳来说,至关重要,是最基础的功夫。松,才能散、通、空,才能谈得上神、意、气运行,才能养生治病;才能技击取胜。汪先生说,揉手,松者胜,谁更松,谁就赢;有僵滞处,就算输。

如何练松?

1、松的基础是静,在静的情况下练松。先练静,后练松。

2、“松沉直竖、中正安舒”是打拳的第一要义。先要把身形调直,百会穴对准会阴穴,保持不变(只有海底针、栽捶、指裆捶少数势子例外)。

3、松的关键,是要心气放松。

4、松要求:

1)全身松。全身神经、关节、筋肉、皮肤、内脏都要放松。

2)全过程松。练拳从始至终都要松。在每一点停下来,都是松着的。

3)从上向下松,还要从下向上松。

5、各个部位如何松,汪先生讲得很多,仅举几个要点。

1)虚领顶劲重在“虚”字。可保证全身松沉直竖,防止出现僵直或松懈。

2)开胸张肘,空胸下气。胸、背、肩肌肉放松。

3)气沉丹田。肚皮、横膈膜始终保持松舒状态。不能气压丹田、气冲丹田、气注丹田、丹田较劲。

4)松腰。腰不能用力。每个姿势都有其合适的腰,交换姿势要换腰。

5)松胯;圆裆。不能支胯、尖裆。

6)松膝。膝不能吃力、僵死,要灵活自如,能转动。

7)尾闾中正、下垂,逐节向下松,如入水中。

(一)自然。练拳时身体各部位都没有拙力影响,保持自在的和谐状态,轻松自如,舒适安稳;没有一处吃力、僵滞。呼吸要自然,不要强求呼吸和动作配合。汪先生说,有些人练拳,揪着心,憋着气,拿着劲儿,端着架子,自己跟自己较劲,矫揉造作不自然。这样练拳不利养生、出功夫,还可能出毛病。练拳要顺其自然得其妙领。汪还说,无论练养生或技击,都要追求一种“无”的境界。无即有,有即无。练拳时什么都没有,用拳时什么都有。

(二)舒服(舒适、合适)。指身心轻松愉快,周身合适。其反面是打拳感到不舒服,“皱憋”,吃力,难受,很累,甚至腰酸腿痛,大汗淋漓,等等。舒服要贯穿在整个练拳过程中。自己舒服,别人看着也舒服;发人舒服,被发的人也舒服。

(三)得意。称心如意,感到满意。打拳要悠然自得,自得其乐,自我欣赏,自我享受。其反面是皱着眉头苦练。

(四)大方(开展,舒展)。指自然,无拘束。打拳要舒展大方,不要自己跟自己较劲,自己束缚自己,缩手缩脚。汪先生提出改“含胸拔背”、“沉肩坠肘”为“开胸”、“阔背”、“松肩”、“张肘”,这是对杨式太极拳的特点的发展。

(五)轻灵(灵活、圆活)。练拳时周身轻灵、圆活,不笨拙,无僵滞处。揉手时,接手、发人都轻松,无阻力,发人用“寸劲儿”,“不超过三斤的劲儿”(杨澄甫语)。

自己要意气放松、圆活,犹如一个大气球,不能有凹凸处,不瘪、不扁。发人用气球“崩”人。

轻灵、圆活在拳谱中经常讲,是“汪传”的一个突出特点。

四、知己之功

汪先生把太极拳功法分为两步功:知己之功和知彼之功。

知己之功具体功法是松、散、通、空。目的是涵养内气,强健体魄,“百病不生”;得太极劲儿。知己之功是基础功,也是养生功,只是二者在练法上稍有不同。

(一)松。松对练拳来说,至关重要,是最基础的功夫。松,才能散、通、空,才能谈得上神、意、气运行,才能养生治病;才能技击取胜。汪先生说,揉手,松者胜,谁更松,谁就赢;有僵滞处,就算输。

如何练松?

1、松的基础是静,在静的情况下练松。先练静,后练松。

2、“松沉直竖、中正安舒”是打拳的第一要义。先要把身形调直,百会穴对准会阴穴,保持不变(只有海底针、栽捶、指裆捶少数势子例外)。

3、松的关键,是要心气放松。

4、松要求:

1)全身松。全身神经、关节、筋肉、皮肤、内脏都要放松。

2)全过程松。练拳从始至终都要松。在每一点停下来,都是松着的。

3)从上向下松,还要从下向上松。

5、各个部位如何松,汪先生讲得很多,仅举几个要点。

1)虚领顶劲重在“虚”字。可保证全身松沉直竖,防止出现僵直或松懈。

2)开胸张肘,空胸下气。胸、背、肩肌肉放松。

3)气沉丹田。肚皮、横膈膜始终保持松舒状态。不能气压丹田、气冲丹田、气注丹田、丹田较劲。

4)松腰。腰不能用力。每个姿势都有其合适的腰,交换姿势要换腰。

5)松胯;圆裆。不能支胯、尖裆。

6)松膝。膝不能吃力、僵死,要灵活自如,能转动。

7)尾闾中正、下垂,逐节向下松,如入水中。

四、知己之功

汪先生把太极拳功法分为两步功:知己之功和知彼之功。

知己之功具体功法是松、散、通、空。目的是涵养内气,强健体魄,“百病不生”;得太极劲儿。知己之功是基础功,也是养生功,只是二者在练法上稍有不同。

(一)松。松对练拳来说,至关重要,是最基础的功夫。松,才能散、通、空,才能谈得上神、意、气运行,才能养生治病;才能技击取胜。汪先生说,揉手,松者胜,谁更松,谁就赢;有僵滞处,就算输。

如何练松?

1、松的基础是静,在静的情况下练松。先练静,后练松。

2、“松沉直竖、中正安舒”是打拳的第一要义。先要把身形调直,百会穴对准会阴穴,保持不变(只有海底针、栽捶、指裆捶少数势子例外)。

3、松的关键,是要心气放松。

4、松要求:

1)全身松。全身神经、关节、筋肉、皮肤、内脏都要放松。

2)全过程松。练拳从始至终都要松。在每一点停下来,都是松着的。

3)从上向下松,还要从下向上松。

5、各个部位如何松,汪先生讲得很多,仅举几个要点。

1)虚领顶劲重在“虚”字。可保证全身松沉直竖,防止出现僵直或松懈。

2)开胸张肘,空胸下气。胸、背、肩肌肉放松。

3)气沉丹田。肚皮、横膈膜始终保持松舒状态。不能气压丹田、气冲丹田、气注丹田、丹田较劲。

4)松腰。腰不能用力。每个姿势都有其合适的腰,交换姿势要换腰。

5)松胯;圆裆。不能支胯、尖裆。

6)松膝。膝不能吃力、僵死,要灵活自如,能转动。

7)尾闾中正、下垂,逐节向下松,如入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