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京icp备案号 10022562 copyright 2005~2010 www.yqyjh.com|www.yqtjq.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北京市武术运动协会 汪传杨氏太极拳专业委员会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复制镜像。
研究会核心领导小组成员
研究会中的汪脉谱系
汪传杨氏太极拳专委会公告: 专委会宗旨:加强太极拳习练及太极功法、太极推手、太极技击的研究交流,增进友谊。传承太极文化,继承和推广太极拳前辈先贤的武学成果。
我所了解的太极“明师”石明(一)
[ 录入者:yqadmin | 时间:2021-04-13 15:05:33 | 作者:陈惠良 | 来源: |字号【 】 | 浏览:5084次 ]

    杨式太极拳汪脉传人石明老师,祖籍山东。幼时体质不佳,曾随父学小洪拳,1949 年进京后,又向北京十老之一恒寿山的弟子崔省三学习武式太极拳和吴式太极拳。参加工作以后,又学习杨式太极拳,正式拜在汪永泉的弟子朱怀元老师门下,并得到师爷的点拨。1979年冬至1980年初,开始正式设场授徒。2000418日,因病在北京与世长辞,终年61岁。

    石明先生对拳理有较深的理解,特别是教学方法能脱窠臼、有创见。我虽没有直接跟他学习过,但间接地受到他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启迪和影响。

    就在石明先生去世这一年的五六月间,我联系石明先生第一批入室弟子之一的张子辰兄,策划以他的名义讲述并执笔协助他撰写了一篇悼念石先生的文章,最早刊登在2000年初秋的《中华武术》上,当时囿于版面限制,压缩得只有六七百字。后来我又加以修改和补充,写成《和石明老师学太极的日子》一文,找到当时负责中国太极网的周荔裳同志帮助,全文刊登在2000 年秋冬之季的中国太极网上。这篇文章,赞扬石明先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太极拳明师”,表达了石明先生的弟子及得其受益者由衷的心声。

    石明老师敏而好学,深究拳理,刻苦练拳,转益多师。为了追求太极拳的真谛,节假日走遍京城各大公园,拜访名师大家,曾驻足于天文馆吴老(图南)授徒的现场观摩学习很长一段时间。在研究中,他不断结合自己所学,细细品味太极拳深刻的文化内涵,从中体悟老子“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领悟老子的“道”,加深对《太极拳论》中关于“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的理解,以求“明法、明势、明理”,专心修炼太极拳之真意。他以异常的勤奋、较高的悟性以及惊人的痴迷,终于探得太极拳的奥秘,并总结出一套独具特色、功效显著的教授方法。

    石明先生致力于教学的时间并不很长,如子辰兄等——他的第一批入室弟子,在拜师之前都已接触甚至正式师从过一些名师练拳多年,尽管如此,他们还是被当时并无名气的石明先生所吸引。石先生对太极拳透彻的理解和与众不同的训练方法,让众人心悦诚服,认认真真地跟他学习了起来,随后从学者日渐增多。

    到20世纪90年代初,国画大师李苦禅之子李燕先生也慕名来到石明先生处。据说,当时他深感太极拳不但与易经融合为一,而且其理也与绘画相通。他是抱着探求和吸取太极文化丰富内涵的愿望前来学习太极拳的。经过与石明老师一段时间的接触,有一天,李燕先生忽然带着雕凿工具来到紫竹院公园八宜轩石明老师教拳的地方,在一块宽约半米、长有一米左右的大石头上凿下了巴掌大小的一个象形字——“明”,表达了从学于石明的感触,也成就了一段武林佳话。余深以李燕先生之举为然。

    石明先生教学的迷人之处,是能按太极拳的道理循理求精、循序渐进、因材施教。首先,他把“无极桩”作为入室之基,入门先站桩,同时结合单操手、探海桩、活胯功等辅助功法,帮助不同的对象先在“体”上完成“挖沟开渠”的任务,使其能逐步体悟到太极内功的诸般内容。在拳架的一着一势、左顾右盼、前进后退之间,他把太极拳的神、意、气、劲、形的动分静合,根据不同层次的要求,强调得是那样细腻、得当、井然有序,真是看似平常却非常,使习练者在不知不觉中很快地踏进了太极拳内功修炼的门径。

    石明先生的教学,重在实作,以事实说话。有一年,由马来西亚太极拳院院长率领的一行五人,专程来北京到紫竹院公园向石明老师求教。在切磋中,石老师让他们摸摸手、听听劲。一搭手,对方就身不由己地整个身体被黏了起来,脚跟离地,手足无措。五个人挨个试,无不如此。石老师告诉他们,这不是靠力气硬拿、硬要,一切都是意气使然,一切都是舍己从人、顺其自然求自然的结果。为了进一步帮助客人体悟到其中的奥妙,他从垂柳枝上折下一段二寸多长的细柳条,自己捏住一端,嘱咐对方一个人捏住另一端。没有任何动作,更没有使什么力气,就见对方整个身体同样被“提溜”了起来,脚跟离地,手足无措。客人们惊讶不已,挨个儿体会了一遍。那天石老师还乘兴表演了“千斤坠”。他坐在那儿,让对方身材最高、体格最棒的一位朋友用力拉他。这位朋友憋足了劲,不管怎么使力都拉不起他,而石明先生却心气平和,纹丝不动,像没事儿似的。也就是在这位朋友欲罢不能之际,他忽然感到有股巨大的力量把他拽了过去,离地蹦起好高。最令马来西亚朋友们叫绝的是,石明先生请客人们面对自己排成一行。后面的每一个人都用双手推着前一个人的后背,第一个人则双手前伸与自己双手相搭。而且他提起一条腿,只用一只脚支撑全身,站立在地上。这时他请客人齐心协力合成一股劲把自己推倒或拉动,同样依然纹丝不动,奈何他不得。不仅如此,他还用心意和内劲控制住对方,让五个人,从最后一个开始,一个接一个,弹跳而出……太极神功,如此玄妙,使来访者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石明先生经常强调,太极拳非常奇特的一点是,练什么扔什么。练着扔着,练劲扔劲,练意扔意。从有形到无形,走向自如,才是太极拳的真谛。正因为如此,他梦寐以求,想把自己传授的太极拳术称之为“如意太极拳”。

    说起来很有意思,我与石明先生非亲非故,平时也没有什么接触,既不是他的入室弟子,也没有直接跟他学过拳。石明先生逝世后,为什么我会想到应该为他写篇悼念文章呢?非它,实在是“有感而发”!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石先生在紫竹院设场授徒的第一批八位弟子,如杨家仓、黄震寰、张国健、张子辰、范理宝等都是我的良师益友,包括在石先生拳场站了一年多的桩后,方才被石先生收为入室弟子的“小朱子”朱喜霖,也与我过从甚密,互通有无。所以对石先生教拳的情况,包括他对太极拳的认识和教拳的理念、步骤、方法等,我林林总总知道得不少。尤其是我亲身感知到家仓、老黄、大张、子辰、老范等这些良师益友,经过石先生的点拨和独特的传授,短短几年工夫,一个个就突飞猛进,道技精进,比起以往在一起玩儿的拳友来高出了不是一星半点,而是很大一截,甚至可以说不是同一个层次。差别在哪儿呢?差别就在对太极拳内功劲法的深入理解和掌握的程度。80 年代初,我就是面对这种现实,认识到了自己的差距,从而频频向他们求教,在他们的影响和帮助下,我也曾结合自己此前跟汪永泉老师和高占魁老师习拳所得,认认真真练过石先生传授的那些东西。

    石明先生对太极拳真谛的努力探求和授徒时不因循守旧,独辟蹊径自创一套卓有成效的训练步骤和方法,功不可没,因为这大大有利于太极拳的弘扬和发展,理应予以肯定,所以我萌生了一种应该就此写文章,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加以研究的想法。

    说到这里,我认为特别要提到上述那几位第一批拜入石明先生门下的拳友,他们的经历,可以说是对石明老师教学成就的最好诠释。

    在诸位良师益友中,杨家仓兄是我最难以忘怀的一位。他曾先后拜吴图南先生和八卦掌名家李子鸣先生为师,学习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等拳艺。家仓兄追随吴老学习太极拳可谓十分执着,但又绝不故步自封,当他了解到石明对太极拳有独到的见解和独特的传授时,毫不犹豫地执弟子礼,向其学习。他不是一个心浮气躁、见异思迁的人,他是以吴老的传授为主导,本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思想,吸取各家之长来丰富、充实自己的。家仓兄颖悟过人,用我的另一个拳友朱喜霖的话讲:“他跟石明老师学拳时,学了一个揽雀尾,整趟架子就全明白了。”但就这么聪明的人,却从不自恃聪明而偷懒懈怠。他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