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京icp备案号 10022562 copyright 2005~2010 www.yqyjh.com|www.yqtjq.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北京市武术运动协会 汪传杨氏太极拳专业委员会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复制镜像。
研究会核心领导小组成员
研究会中的汪脉谱系
汪传杨氏太极拳专委会公告: 专委会宗旨:加强太极拳习练及太极功法、太极推手、太极技击的研究交流,增进友谊。传承太极文化,继承和推广太极拳前辈先贤的武学成果。
杨式太极拳真传—访北京市武协副主席汪永泉先生
[ 录入者:yqadmin | 时间:2020-12-21 11:47:19 | 作者:大彪 武年 春栋 | 来源: |字号【 】 | 浏览:885次 ]

发表于1984年第2期的《武林》杂志上的文章: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电影厅里,每逢星期二、四、六的晨曦微露之际,总会看到一些人打太极拳或推手,这已经坚持7年之久了。他们的老师是北京市武协副主席,80岁的汪永泉老先生。  

    汪老先生身驱高大,腰不弯,背不驼,脸庞红润,耳聪目明,说话声音宏亮,底气很足。他祖居北京,生1903年,满族人。其父汪崇禄是杨健侯的弟子,深得杨式太极拳的精髓。他12岁便向乃父学拳,至15岁正式拜杨澄甫为师。    

    汪老回忆当时跟杨澄甫先生练拳的情景:头3年只是盘架攻架,中间两年习推手,后两年习刀、剑、枪、大杆等器械。一共是7年,后因杨澄甫先生应邀南上海授拳,只好中辍。

    汪老又告诉我们,由于当时的特定社会环境,杨家的授拳上是内外有别的。外传的是养生桩架,技击打人是不传的。他与杨家街坊邻居,又算世交,所以允许到他到杨家去学,并教家传的东西。比方说,外边练拳要求沉肩坠肘,他学盘架时却要求开胸张肘,先求筋骨开展。特别强调以“中”为主。练得是知自己之中,用是知对方之中。气沉丹田,既不是压,也不是聚,而是要散,似石投在水中泛起的波纹,渐渐扩大。使气顺两胯自然松散下去至脚根;并强调三连架,又称三圈架,即肩圈、腰圈、胯圈。这三圈又可分为上下、前后六个半圈,中间为浩然正气贯穿。   

    谈到推手技击方面,当时杨澄甫先生还向他传授了问、送、拿、弹、冷五种劲别,此外还有拍断劲、掸劲和渗劲。这些家传秘功,我们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汪老便一一在我们身上轻轻试验,他虽未用力,我们却承受不了。汪老一边现在身说法,一边讲解:“接手时要点不要面,要面两不变,偶然面碰面,及时松开变。”即强调接触一寸的面都不许有。要用滚、挫、折、磨等解法,以控制对方劲。接着汪老又形象地阐述了对掤、履、挤、按的理解:掤,如流水负舟行;履,将对方来劲履起引到自己中心上来。挤,如球碰壁中,又如钱投鼓;按,如掀箱子盖,掀合叶效果才更佳。   

     汪老谦虚地说:“我的功夫还没学到家,当年杨家的功夫真了不得!”他谈到一次向杨班侯作揖行礼,杨班侯开了一个玩笑,用手指轻轻一点他的手背,顷刻间,便被扔出一丈多远。说着,汪老挽起右小臂衣袖,指着腕内侧处的一道隐隐约约的尚可看得清的伤疤说:“这是有一次,杨澄甫老师让我使剑向他猛刺,结果他只拿一小木棍,猝然间,连防带进,发寸劲使我致伤,留下这永久的纪念。”    

    到了1947年,汪老在协和医院工作,才开始收徒授拳。时至今日授拳人数不下几百人。已故孙德善、高占魁和现在北京工人体育场授拳的朱怀元(编者注:朱怀元先生也斯人已去了。朱怀元先生生前被称为“隐士奇人”)等都是汪老的出色弟子。   

    我们拜别汪老时,汪老送出门外,笑容可掬地说:“练技击,是为了提高兴趣。练套路,是为了锻炼身体。我要在有生之年,为武术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