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京icp备案号 10022562 copyright 2005~2010 www.yqyjh.com|www.yqtjq.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北京市武术运动协会 汪传杨氏太极拳专业委员会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复制镜像。
研究会核心领导小组成员
研究会中的汪脉谱系
汪传杨氏太极拳专委会公告: 专委会宗旨:加强太极拳习练及太极功法、太极推手、太极技击的研究交流,增进友谊。传承太极文化,继承和推广太极拳前辈先贤的武学成果。
告慰先师,纪念汪永泉老师(汪脉拳友)
[ 录入者:admin | 时间:2007-12-16 22:06:22 | 作者: | 来源: |字号【 】 | 浏览:7167次 ]

    汪老师仙逝已近二十年,我们大家都非常怀念他。大师已去,风范长存。此刻,忆及汪公生前,他淡泊名利,安于清苦,献身拳艺,教学严谨;他老老实实地做人,认认真真地教拳;他为人厚道正直,并且以身作则,从来不对其他拳种和流派的功夫说三道四,更反对学生拨弄拳界是非。直接受益于汪公拳学及其人格魅力的弟子和传人每念及此,述说起汪公榜样对他们一生的积极影响,都滔滔不绝,都抑制不住感激的心情和内心的激动,且久久不能平息。


    一个拳师对社会的贡献,莫过于真实地继承祖辈的功夫,亲传给几批有心的弟子使之延续,并且著书立说予以总结,使之得以发扬光大。可以说,汪公漫长的一生付出全部心血和精力,完成了这样一个使命。


    据汪公生前讲述,他父亲汪崇禄曾和溥伦贝子一起向杨健侯学艺多年,汪公自己7岁时开始跟着父亲在杨家练功,有许多机会向杨班侯和杨健侯及杨少侯、杨澄甫等父子学拳,1917年14岁后,便在杨澄甫指导下练功,精于技击,深受器重,直到1928年杨澄甫南下,才中断了直接受教。在杨家门里有机会向杨式太极拳四个传人学过此拳的人,或许没有第二人。汪公这个时期,在杨门正式拜师者有田兆麟、阎月川、牛春明、崔毅士、李雅轩、傅仲文等多人。汪公暮年,时常畅谈杨式太极传人的故事,以及吴式、孙式等创始人的一些情况,让大家增长相关知识,开阔眼界。


    杨式太极拳的祖师杨露禅,最初在王府教贵族子弟习武,发挥柔和的特长,在刚柔结合中下功夫,开创出圆活轻灵和松净沉稳的内功劲法,体现出“棉里藏针”的技击特点,“四两拔千斤”之术的妙用,树立了杨式太极拳的典范。正是因为这种拳术能够为众多追求健体防身者所接受,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体委将杨澄甫八十八式太极拳做为推广的拳种之一。而在杨式太极拳技击方面,汪公一脉杨式太极功夫尤为突出,它充分发挥出了“动中求静,以静制动”的原理,特别是体现了杨式太极拳刚柔相济、以柔克刚的真实内涵,使弹簧力之类独特功夫达到神奇的境界。尽管汪公谦虚地说自己“不过是熟练”,但是,在武术界了解他的人们中间,他的功夫和威望是早有公论的。(汪脉拳友  2006年4月15日)